艺术家(2)

来源:世界桥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人类的创造能力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提供新的观点,目前人工智能很难做到。人工智能可以去迁移、搬运观点,但是要产生新的观点很难。 第二种是提

3

人类的创造能力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提供新的观点,目前人工智能很难做到。人工智能可以去迁移、搬运观点,但是要产生新的观点很难。

第二种是提供新的知识。一个教授能够通过以往的知识推导出一个原创性、独创性、以前不存在的知识,这也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到的。

第三种是原创内容的生产,这是目前微软努力的方向,已经可以使得人工智能框架赋能出来的不同产品类型具备这样独特的特点。

但李笛也承认,人工智能的“创造”与人类的创造差别很大。人工智能的创作很难让人们溯源到人工智能本身。而人类在创作艺术时,通过作品溯源到背后的艺术家是一个很重要的欣赏环节。

微软对小冰的定位很明确,其目标从来不是成为超越人类的艺术家,而是成为一个内容行业的创造者。

从这个原则出发,小冰的训练数据选取了从17世纪至20 世纪横跨400 年间人类社会普遍形成共识的236 位艺术家,而非选择大众不能理解的一些当代先锋艺术家。在李笛看来,在当下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具备创作的主体资格,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否能称为“创作”,是否能够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流派,都没有任何价值。

更何况,人类自身对于不同流派的态度就很割裂,人工智能在这个时候很难去站队,所以微软选择了一种最“安全”的方式,尽可能规避社会大众道德上的偏见,因为道德上的偏见往往无解。

4

在小冰人工智能的身份被揭露之前,一些观众会被她的作品打动,从中解读出很多东西。但之后,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吃惊,有人恐慌,还有一些人特意来挑刺。就像此前小冰作诗,匿名在豆瓣上发表时,收获很多称赞和共鸣,公布身份后,人们说她的诗没有灵魂。

艺术圈也是如此。对于AI 创作艺术,四种主流观点分别是:拒不承认;担心自己被彻底取代;认为AI 可以成为人类的助手;以及不了解、不清楚。事实上,最后一种往往更为普遍。

人类对于未来和AI 的关系还不确定,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准备。

目前,AI 还处于婴儿期,人类社会中的左右为难、难言之隐,以及一些非常微妙的分寸,它还难以把握。即使从画面上看,小冰已经可以画得很像,但从背后的行为逻辑上看,未来会怎样,现在其实还没有实践。

喜欢研究美学的物理学家张双南说,人类的审美是自私的,因为人性是自私的,总要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感,所以有欲望。“人类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内在的强烈欲望。AI 没有欲望,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价值观。”

但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经常反问自己:为什么小冰要画人类能够欣赏的艺术作品?人工智能是否有自己的语言和审美取向?

小冰的训练者们发现,她的诗中反复出现“大槐树”和“太阳”。她喜欢画电脑和时钟,从来不肯画人物正面,即使训练她的数据中有大量艺术史上的经典肖像画。在小冰和周林玮的互动中,她的作品不仅反复出现“时钟”的意象,而且指针总是停留在某个固定的时点上。

徐元春觉得很惊奇,如果一个人类艺术家画时钟,可能她对死亡特别敏感,但一个计算机呢?在它的语言体系里,时钟代表着什么? 罗格斯“艺术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艾哈迈德·埃尔加马勒认为,其实AI 从来对艺术不感兴趣,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算法一定会生成扭曲、奇特的图像。

谷歌2015 年发布的Deep Dream 以极其惊悚的方式让人们看到这个可能,这个以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为基础的图像识别工具,可以将人类输入的图像转化为机器识别的图像,于是诞生了许多令人不适的怪物。

AI 在三分钟内可以同时为数十万个人画一张画,且质量稳定。艺术在今天以如此高效的方式生产,已经成为足以和人类艺术家平行的一种创造。从技术上来说,今天艺术家这个工种中的大部分工作将很快被AI取代。

李笛指出,由于小冰拥有超强的并发能力,在现有的可预测的算法框架下,她将会站在大众艺术家的顶端。

在设计领域,人工智能的图像创造技术正在为产业带来巨大的应用性的变革。小冰目前已经参与到面料、服装、珠宝首饰,甚至是瓷器产业的设计,涉及的品牌覆盖国内外。未来,缺乏创新的普通设计师一定会被AI 淘汰。设计师职业的功能会有所调整,产品设计需要更多地在AI 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筛选。因此,设计师的眼光将非常重要。设计师这个职业的包容度将扩大,除了拥有最基础的设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

文章来源:《世界桥梁》 网址: http://www.sjqlzz.cn/qikandaodu/2021/0313/413.html



上一篇:涂鸦的逆袭
下一篇:那些抽离表象的大师

世界桥梁投稿 | 世界桥梁编辑部| 世界桥梁版面费 | 世界桥梁论文发表 | 世界桥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世界桥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