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2)

来源:世界桥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江大桥的筹建还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政务院高层。毛泽东主席曾三次莅临工地现场,从查勘大桥选址到桥身选用颜色,都一一过问,并在此留下了脍炙

长江大桥的筹建还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政务院高层。毛泽东主席曾三次莅临工地现场,从查勘大桥选址到桥身选用颜色,都一一过问,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总理则亲自审定大桥建设、施工以及美术方案等。所有待遇都是“国家级”。

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曾回忆道:“当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全国最先进的设备。”

1955年,国家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主任一职,委员则包含了当时国内行业精英,有桥梁建筑专家罗英、土木工程专家陶述曾、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李国豪、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张维、建筑学家梁思成等,阵容堪称“梦之队”。

为了更好地修成武汉长江大桥,铁道部还请来了苏联桥梁专家以提供技术指导。

苏联派遣了28位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支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当时的组长名为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他为“西林”。

武汉长江大桥在设计阶段曾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传统的气压沉箱法无法用于施工。

气压沉箱法曾是桥梁建设界惯用的桥墩施工方法,即在沉箱底部设置一个高气密性的工作室,通过气压自动调节装置防止地下水渗入,施工人员可以在无水的工作室内施工。但是,面对水深流急的长江,初步设计的气压沉箱桥墩建设基础方案根本行不通。

长江的地质情况复杂,岩面不平,且这种技术需要工人深入40米的江底作业,很容易因气压和水压变化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氮麻醉现象。更糟糕的是,在这种方案下,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工作 2 小时,工作效率有局限。

关键时刻,西林提出了世界桥梁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全新方案——大型管柱钻孔法。所谓大型管柱钻孔法,就是将空心管柱打入河床岩面,并在岩面上钻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使其牢牢插结在岩石内,然后在上面修筑承台及墩身。

为了保障新技术方法切实可用,两国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前后实验一年多,共同将这个提议变为现实。

据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王昌骅回忆说,为达到最优效果,单为钻机选择钻头就前后更改了 8次方案。目前武汉长江大桥上共有8个厚实粗壮的正桥桥墩,除7号墩外,都是用管柱钻孔法修建而成的。当时,也正是因为这一世界最先进的施工工艺,武汉长江大桥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结果提前2年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也铸就了两国技术人员的友谊。现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四面纪念碑上,还可以看到铜字所铸西林等28名苏联专家的名字。

“攒尖顶亭式”桥头堡。

“25号方案”

在为武汉长江大桥挑选美术方案时,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现中铁大桥局)曾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当时,共有25个方案入选,并在中南海怀仁堂展出,最终周恩来总理选中了性价比最高的第25号方案。

“25号方案”出自设计新人——唐寰澄之手。唐寰澄时年28岁,是茅以升所创立的中国桥梁公司武汉分公司的结构工程师,长江大桥设计方案是他首次参与美术设计。在苏联专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将设计方案送审,排在全部方案的最后一位,即第25号。

当时苏联专家主张俄式建筑风格,但政务院对此提出异议,主张大桥外观设计应体现中国自己的风格。

为既体现民族风格,又具现代美感,唐寰澄舍弃了庞大繁复的结构,又分别融合了东西方视觉元素。在唐寰澄的设计里,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头堡建筑设计借鉴了清代黄鹤楼“攒尖顶亭式”建筑风格,此外,桥头堡小格大窗的设计灵感来自西方教堂的铁艺花窗,并配合宫廷吊灯、庄严的大理石贴面,营造一种神圣美感。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两岸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建成后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桥,主梁采用钢桁架形式,适合双层行驶。主桥共有8个桥墩,由三联连续梁桥组成,每联3孔,每孔128米。三座比例协调的连续梁桥串联起来统一和谐,主梁钢桁架均衡稳定,又形成交错的韵律增添动感。

中国人爱讲寓意,大桥两侧的护栏图案全部采用花、鸟、虫、鱼等具象动物和各类植物作为素材,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譬如“富贵万代”由牡丹花和蔓草卷组成,意为富贵多子;“喜鹊登梅”由两只喜鹊和众多梅花构成,则源于“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说法;而“梅花与鹿”中,五瓣梅花分别比喻“福、禄、寿、喜、财”,鹿则借“陆”、“禄”之谐音,寓意六六大顺、高官厚禄。

文章来源:《世界桥梁》 网址: http://www.sjqlzz.cn/qikandaodu/2021/0715/691.html



上一篇:木拱廊桥世界桥梁活化石
下一篇:中国桥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世界桥梁投稿 | 世界桥梁编辑部| 世界桥梁版面费 | 世界桥梁论文发表 | 世界桥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世界桥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