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她在影像中,搭建五感的桥梁(3)

来源:世界桥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我决定在将来发起【黑头发电影展】,选有黑头发的导演的作品来参加(当然了,举贤不避亲,我会选黑头发的自己)。我会让大家郑重其事的讨论

第二,我决定在将来发起【黑头发电影展】,选有黑头发的导演的作品来参加(当然了,举贤不避亲,我会选黑头发的自己)。我会让大家郑重其事的讨论:你觉得黑头发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我觉得这个影展肯定还是以女性为名和“噱头”的,我们也接受所有人的批评。不过我仅代表自己立场对所有做“女性”相关议题的活动做一个积极的阐释。首先,我们肯定不愿意在个体之前加上一个性别的代称来消费。

但是在正视社会现实的情况下,我们愿意把一些文化上的资源和公共话语上的注意力更多引导到一些紧急的议题上去。此外,我们也希望这个影展最后带给各位观众和创作者的思考是走向多元甚至是分歧,而非是统一的。所以瑞琪导演的回答我觉得是非常准确回答了我们性别观的问题。

沈念

是的,本影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死板地框出一个“女性电影”的概念或“女性影人”的印象,而是告诉大家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工业(一个几乎毋庸置疑的强大现实)之中女性创作者的困境,并让更多观众得以看到她们(或许更易被埋没)的作品。

鲁瑞琪

是的是的!我理解。刚刚的言辞可能是我对很多人消费女性的过激反应。(笑)


《V=(4/3)πr*3》剧照

很好奇您这部影片筹资和建组的过程?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鲁瑞琪

在拍摄之前我就清楚地预感到不会有人投我除了我的父母,片子是我的妈妈支持我拍的。拍摄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导致我对成品抱有挺大的遗憾。不过我对诉苦本能地感到疲倦,这里我就不细说了。都过去了。

沈念

我感觉中国年轻世代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是家人支持,之前看到某位导演宣扬自己借钱拍片的事迹,其实这种创作环境很不健康,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根本不值得去赞颂,反而掩盖了现状的许多弊端。想问下瑞琪导演对这样的现状有何见解?

鲁瑞琪

也是老生常谈了,正常人肯定都感觉到中国电影产业的畸形了。这个问题让我失语?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很无力吧,面对借用这种畸形获益的人,我感到不齿。我觉得现下,似乎只有让自己进入它们预先为你规定好的模子里,它们才会施舍你一个新的可能。另外,我认为大家的审美不够多元,太单一了,还在重复俗套的剧(苦)情片,或者是走毕赣风,又或者是什么小镇疑案,真的没什么意思。

之前您也提到过以后想一直拍摄类似的作品,不想去考虑经济与受众问题。从这点来看,现实中您的影像也许不是属于“电影院”的那类作品(更勿论中国电影院)。

当然其实现在影像不仅限于在电影院这个黑盒子里被播放。您最想把自己的影像放在什么环境里播放?会想做类似自己策展自己设计整个放映空间的这种“偏当代艺术”的尝试吗?

鲁瑞琪

嗯嗯,我有考虑过。比起空间,我更想尝试的是质料,幕布的质料。


《V=(4/3)πr*3》剧照

沈念

刚才提到您的影评人身份,据我所知,您也是一名文学(以文字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创作者,但与此同时您的影像作品又十分寡言(最大限度对于文字的弃用),想知道您是如何游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

鲁瑞琪

必然是寡言的,因为文字已然回归画面,就像你说的“最大限度对于文字的弃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圆环,这两个极端在延展中悄然对接了。因为我喜欢描写具象的、可触的东西,用具象的词,本能地舍弃抽象的词,比如说“飘渺”。

而影像,除了类似贾曼的《蓝》这样的电影,它的拍摄对象也是物。所以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我的对象最终是物。

沈念

听说《V》的声音下了很多功夫,我自己的观感来看,也觉得声与画之间时而互补,时而对立。比如舞蹈演员摔倒的瞬间,画面上的运动戛然而止,而声音(歌剧演员的奇妙高音?)却用突兀的响起弥补了画面的静止,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一种用“在”(动)提示“不在”(凝滞)的冲突感。

鲁瑞琪

是的。例如对失焦的画面,我对声音设计的要求是【声音一定要和失焦的画面一样敏锐,保持一样的细度】。当时我也做了非常详尽的声画表,因为这部短片的画面即是比喻的不断延展,所以声音也包含了一种比喻功能。在传水的段落,兜不住水的手掌漏下好多水,配上了口琴的声音。

文章来源:《世界桥梁》 网址: http://www.sjqlzz.cn/zonghexinwen/2020/1103/340.html



上一篇:旅行看世界:盘点全球最美的10座桥梁,一起看看
下一篇:44座桥梁通车,莫迪还没来得及庆祝,后方却传来

世界桥梁投稿 | 世界桥梁编辑部| 世界桥梁版面费 | 世界桥梁论文发表 | 世界桥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世界桥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